《终南山》

(唐朝王维,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:卷126_65)
太乙近天都,连山到海隅。
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。
分野中峰变,阴晴众壑殊。
欲投人处宿,隔水问樵夫。
王维(唐)的《终南山》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:卷126_65。 【注释】 1。终南山,在陕西长安县南五十里,秦岭主峰之一。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。秦岭绵延八百余里,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。

2。太乙:又名太一,秦岭之一峰。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,如《元和郡县志》:"终南山在县(京兆万年县)南五十里。按经传所说,终南山一名太一,亦名中南"。

3。天都:帝都,此指长安。

4。青霭:山中的岚气。

5。海隅:海边。终南山并不到海,此为夸张之词。

6。“分野中峰变,阴晴众壑殊”两句:言终南山高大,分隔山南山北两种景象,各山谷间的阴晴变化也有所不同。

【简析】 全诗描绘了终南山的巍峨壮丽、白云青霭的万千气象,“隔水问樵夫”特别具有动感,乃点睛之笔。

【鉴赏】 这是王维隐居在终南山时写的一首有名的山水诗。王维开元二十九年曾隐于终南山,本篇大约作于此时。诗写终南山的宏伟气势和变化万千的韵致,表现出一种隐逸情怀。终南山又称秦岭,连绵八百里,诗中所描绘的就是终南山的主峰。诗人王维善于以画家的眼光营造诗境,在视点的选择上是多视点的摄取,形成俯仰上下的全方位观照。

首联写入山前的远眺,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终南山的总体轮廓。从长安平地遥望终南山,西边望不到头,东边望不到尾,用“连山接海”虽夸张而愈见真实。颔联是诗人王维在半山攀登时的视觉感受,入终南山而“回望”,望的是刚走过的路。诗人王维在山脚下时,看见山峰上笼罩着层层白云,缭绕的青雾,走到山前,反而看不见了,没有了。这两句是互文,它们交错为用,互相补充。写烟雾变幻,亦真亦幻,令人神往,令人回味,诗人王维在这里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。

颈联是写在主峰上回环鸟瞰,高度概括,极写终南山所占地盘之大。诗人王维立足于“中锋”,纵目四望,东西之绵延,南北之辽阔,尽收眼底,至此,终南山的全景已展现在读者面前。尾联省略了主语“我”,有此一句,便见得“我”在游山,以“我”观物,因景抒情。此时诗人王维走下主峰,身临山涧,我们可以想见,在山中游玩了一 天,到晚上想寻找一个有人家的地方借宿,很难遇到一个人,只能隔着深沟大涧问那打柴的樵夫。

在《终南山》这首诗中,诗人王维经历了一个由远眺而入山,穿越云层,走向青霭,登临主峰,俯瞰众壑,寻找住宿,偶遇樵夫的过程。诗中尽管不断展现自然景观的不同空间位置及风光,但把人的立足点与视角全部隐藏起来,读来只觉得画面的应接不暇,而不感到有导游式的解说。全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终南山的雄伟辽阔、壮伟高大,为我们展现了终南山变幻莫测、引人入胜的景象。

【集评】 《唐诗镜》:"'阴晴众壑殊',一语苍然入妙"。

《唐诗选》引玉遮曰:"'入看无'三字妙入神"。

《唐贤三昧集笺注》:"四十字中无一字可易,昔人所谓四十位贤人"。 (小提示:如果您想查询《终南山》相关诗句的上一句或者下一句是什么,可以在页面右上角的“诗词检索”中输入您要查询的诗句,回车即可查到该诗句的上句或下句。注意上半句和下半句输入时不要留有空格和标点符号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