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洗兵马》
(唐朝杜少陵,选自全唐诗:卷217_21)
中兴诸将收山东,捷书日报清昼同。
河广传闻一苇过,胡危命在破竹中。
祗残邺城不日得,独任朔方无限功。
京师皆骑汗血马,回纥喂肉葡萄宫。
已喜皇威清海岱,常思仙仗过崆峒。
三年笛里关山月,万国兵前草木风。
成王功大心转小,郭相谋深古来少。
司徒清鉴悬明镜,尚书气与秋天杳。
二三豪俊为时出,整顿乾坤济时了。
东走无复忆鲈鱼,南飞觉有安巢鸟。
青春复随冠冕入,紫禁正耐烟花绕。
鹤禁通霄凤辇备,鸡鸣问寝龙楼晓。
攀龙附凤势莫当,天下尽化为侯王。
汝等岂知蒙帝力,时来不得夸身强。
关中既留萧丞相,幕下复用张子房。
张公一生江海客,身长九尺须眉苍。
征起适遇风云会,扶颠始知筹策良。
青袍白马更何有,后汉今周喜再昌。
寸地尺天皆入贡,奇祥异瑞争来送。
不知何国致白环,复道诸山得银瓮。
隐士休歌紫芝曲,词人解撰河清颂。
田家望望惜雨干,布谷处处催春种。
淇上健儿归莫懒,城南思妇愁多梦。
安得壮士挽天河,净洗甲兵长不用。
杜甫(唐)的《洗兵马》选自全唐诗:卷217_21。
【注释】:
[1]一作“角”。
重题郑氏东亭(原注:在新安界)
【鉴赏】
今存《龙洲词》中,有三首风格相类、峻切悲凉的《六州歌头》。前二首写吊岳庙,抒发人民对民族英雄无比怀念的悲愤深厚感情,此其一。《宋史?岳飞传》,孝宗时“建庙于鄂,号忠烈”,此岳庙位于武昌蛇山附近,已废。另一首咏游扬州感怀,本书已选。
起笔就将岳鄂王推向“中兴诸将”的最高峰,感情十分激越。“谁是万人英?”无疑而问,连岳飞之敌也不敢有第二种回答。《六州歌头》多三字短句,适合表现激动涕零哽咽情状。岳飞出身农民,故云“身草莽”,一抑;“人虽死”,二抑;“气填膺,尚如生”,陡然龙王掉首,鄂王英烈之气,气壮山河,填满生人胸膺,鄂王自然“尚如生”!抑后连扬,如连发利箭穿杨,不可阻挡。上片主要颂岳飞武功,“年少起河北”后,写得过关斩将,百战百胜,神威凛凛。史传称岳飞“生有神力,未冠,挽弓三百斤,弩八石”,一“石”是一百二十斤,这里说“弓两石”,是纪实。岳飞于北宋末宣和四年(1122)从军,“定襄汉,开虢洛,洗洞庭”,平定湖南北江汉流域,目的在稳定后方以北图恢复。南宋绍兴中,岳飞部号令已至伊、洛太行,复淮河流域及河南,进军朱仙镇,距汴京(开封)四十五里,正“唾手燕云,复雠报国”(岳飞上表语)之时,被秦桧、宋高宗投降派以一日十二金字牌召回。“狡兔依然在,良犬先烹!”莫须有千古奇冤,“遇旧时营垒,荆鄂有遗民,忆故将军,泪如倾。”岳飞三十九岁,正当盛年遇害。
下片主要论岳飞之“罪”。多用反语,与其说是在“认罪”,勿宁说是在愤怒控诉。“不奉诏,伪耶真?”所谓岳飞“不奉诏”的罪名,一是军事上诬兵飞玩忽职守,万俟禼等奸人所劾:“金人攻淮西,飞略至舒、蕲而不进,比与(张)俊按兵淮上,又欲弃山阳而不守。”俱似是而非的马后炮或猜测之辞(见《宋史?岳飞传》)。一是诬岳飞要谋反,“万俟禼等曰:‘相公既不反,记得游天竺日,壁上留题寒门何日得富贵乎?’众人(众审讯人员)曰:‘既出此题,岂不是要反也?’”(《三朝北盟会编》)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,正是秦桧所称“莫须有”(也许有)的罪名。《宋史》记,岳飞系狱近年,无可证者,岁暮,秦桧手书小纸付狱,即报飞死。岳飞是被毒死的。
“不奉诏,伪耶真?”是反问也是质问。矛头直指高宗皇帝:“臣有罪,陛下圣,可鉴临,一片心?”气势凌厉,怒不可遏,什么君臣父子的封建秩序都抛弃了。恐也是岳飞狱中心情。“人世夜,白日照,忽开明。”指孝宗朝的诏复飞官,以礼改葬,赐钱百万,求其后悉官之,建忠烈庙,谥武穆,封鄂王等一系列翻案做法。所以气氛松弛,“袞佩冕圭百拜,九原下、荣感君恩。”岳飞泉下顶礼拜谢。“看年年二月,满地野花春,卤簿迎神。”万民欢腾,以王公仪仗迎接祭奠岳飞,天下太平。可叹仅属善良愿望。
全词以气势取胜。触及封建最高统治时,不免觳觫匍匐退,有岳飞、刘过一世为人根本在。
(小提示:如果您想查询《洗兵马》相关诗句的上一句或者下一句是什么,可以在页面右上角的“诗词检索”中输入您要查询的诗句,回车即可查到该诗句的上句或下句。注意上半句和下半句输入时不要留有空格和标点符号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