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望岳》
(杜甫,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全唐诗:卷216_5 姜葆夫、韦良成选注《常用古诗》)
岱宗夫如何,齐鲁青未了。
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
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
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杜甫(唐)的《望岳》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全唐诗:卷216_5 姜葆夫、韦良成选注《常用古诗》。
【注释】
岱宗:即泰山。《风俗通·山泽篇》:“泰山,山之尊者,一曰岱宗。岱,始也;宗,长也。”齐鲁:在今山东省境内。锺:聚集。曾:同“层”。眦:眼眶。
“阴阳割昏晓”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。
【简析】
玄宗开元二十三年(735),诗人杜甫到洛阳应进士,结果落第而归,于是北游齐鲁。《望岳》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。写泰山的诗很多,只有杜甫能用“齐鲁青未了”五字而囊括数千里,可谓雄阔。其结句尤其精妙,气势不凡,意境辽远,将诗人杜甫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。全诗开阔明朗,情调健康。
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,写于开元24年(公元736年)北游齐赵时,《望岳》被后人刻石为碑立于泰山。浦评:杜子心胸气魄,于是可观。取为压卷,屹然作镇。
【鉴赏】
全诗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。结尾句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,抒发杜甫不怕困难、敢于攀登绝顶、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。同时也蕴含着这样的哲理:站得高,看得远;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;只有努力战胜困难,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;表现出杜甫不怕困难,敢于攀登绝顶、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。
“阴阳割昏晓”中“割”是一个普通的字,但在这里写出了山南阳光灿烂、山北阳光被泰山遮挡因而阴晦的景象,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的高耸险峻,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,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,用字极富神韵。
“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”一句所展现的画面是: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,山是如此巍峨,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,云霞明灭一昏一暗,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。
尾联的大意是: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峰巅,俯首观览,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。表现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,敢于攀登绝顶,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。
(小提示:如果您想查询《望岳》相关诗句的上一句或者下一句是什么,可以在页面右上角的“诗词检索”中输入您要查询的诗句,回车即可查到该诗句的上句或下句。注意上半句和下半句输入时不要留有空格和标点符号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