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浣溪沙》
(宋词:宋代苏轼全集,选自 姜葆夫、韦良成选注《常用古诗》)
簌簌衣巾落枣花,村南村北响缫车,牛衣古柳卖黄瓜。
酒困路长惟欲睡,日高人渴漫思茶,敲门试问野人家。
【注释】 1。“簌簌衣巾落枣花”首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,句法倒装。簌簌,下落貌。
2。缫车,抽丝工具。
3。牛衣,《汉书·王章传》"章疾病,无被,卧牛衣中"。宋程大昌《演繁露》卷二《牛衣》条:"案《食货志》,董仲舒曰:‘贫民常衣牛马之衣,而食犬彘之食。’然则牛衣者,编草使暖,以被牛体,盖蓑衣之类也。"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。或谓本作"半依",如曾季貍《艇斋诗话》:"予尝见东坡墨迹作‘半依’,乃知‘牛’字误也。" 4。漫,随便。因为十分渴,想随便喝点茶,所以不管哪个人家,都想去敲门试问。苏轼《偶至野人汪氏之居》:"酒渴思茶漫扣门",与此两句意同。皮日休《闲夜酒醒》:"酒渴漫思茶",盖即此语所本。
【背景】 元丰元年(1078),徐州春旱后得雨,苏轼到石潭谢神,作了一组《浣溪沙》,题为"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五首",皆写初夏农村景色,此为其中第四首,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。作品艺术上颇具匠心,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,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。清新朴实,明白如话,生动真切,栩栩传神,是《浣溪沙》的显著特色。
【鉴赏一】 1、《浣溪沙》这首词上阕描绘出这样的田园情景:从枣树下走过,枣花簌簌落下,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缫丝的声音,又看到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“牛衣”的农民正叫卖黄瓜。
2、《浣溪沙》这首词下片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。既写出了苏轼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,又担心农忙季节,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。
【鉴赏二】 1、苏轼走了一村又一村,穿过麦田,又来到枣林。这里除了蚕茧香,又闻到了枣花香。如果说因为“落枣花”仅仅预示着枣子的丰收就使词人快慰的话,那么“响缲车”就简直令他心花怒放了,再加上听到了粗犷、高亢的叫卖声,原来蔬菜瓜果已经收获上市了!看到这些动人的景象,词人欣喜之余,便自斟自饮一番,借以助兴。重新上路却感到有些疲困欲睡,就很自然地想喝茶,于是“敲门试问”。
2、苏轼以非常质朴清新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当时的真切感受,和为了索水解渴的平凡行动,表现了他对老百姓是那样谦恭和尊重。
【鉴赏三】 上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。枣花的香气,缫车的响声,卖瓜人的悠然,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。
下片则写苏轼本人,日高、路长更兼酒困,未免倦极口渴,便敲门求饮。苏轼虽然身为士大夫,内心却对农村田园怀有亲近之心,自谓"使君元是此中人",此处漫不经心的"敲门试问",与"野人家"之不分彼此,可见一斑。
【鉴赏四】 上片写景,也写人,并点出季节,生动地勾勒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画面:苏轼从枣树下走过,枣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,这时候,他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缫丝的声音,又看到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“牛衣”的农民正叫卖黄瓜。苏轼抓住富有季节性特征的一些事物,有声有色地渲染出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。
下片记事,转写苏轼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。
接下来一句写苏轼骄阳下口干舌燥的感受。结尾一句,写苏轼以谦和的态度向村野百姓求茶,一则显示出词人热爱乡村、平易朴实的情怀,二则暗示了乡间民风的淳厚。
《浣溪沙》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,又记下了苏轼路途的经历和感受,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。
(小提示:如果您想查询《浣溪沙》相关诗句的上一句或者下一句是什么,可以在页面右上角的“诗词检索”中输入您要查询的诗句,回车即可查到该诗句的上句或下句。注意上半句和下半句输入时不要留有空格和标点符号!)